目的地搜索
电子资源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电子资源 >> 正文
《大公报》(1902—1949)全文检索数据库
2016-11-04 15:28  

【访问网址】:http://tk.dhcdb.com.tw/tknewsc/tknewskm

一、《大公报》历史变迁

1902年6月17日,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刊,报名释义“忘己之为大,无私之谓公”,于1925年11月27日停刊。

1926年9月1日,由吴鼎昌、胡政之、张季鸾三人合作恢复出版。

1936年后,日军南侵,大公报社逐步南移,先后出版上海版、汉口版、香港版、桂林版、重庆版。

1949年2月27日,天津版《大公报》改组为《进步日报》。

1953年1月1日,上海馆北迁,与天津《进步日报》合并,在天津出版全国性的《大公报》。

1956年10月1日,由天津迁至北京出版,1966年9月10日停刊。《大公报》在香港出版至今。

二、《大公报》荣誉之最

00多年来,《大公报》以文人论政、文章报国为己任,经历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四个历史时期,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,是记录中国近现代史最全面的报纸,也是在推动这段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报纸之一。

八年抗战期间,《大公报》辗转沪、汉、渝、桂和香港,绝不在日寇铁蹄下出版一天,坚守“吃下砒霜,毒死老虎,以报国仇”的民族气节。1941年,凭借在抗战中的出色报道和评论,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的当年“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”称号,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此殊荣。

三、资源简介

《大公报》数据库除部份原件散佚无法取得外,收录民国时期大公报所出版的所有版面及文字,包含了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汉口、桂林及香港等全部版面,数据共计约300万条。

四、收录范围

天津版(1902.06.17—1948.11.28)

上海版(1936.04.01—1948.12.31)

香港版(1938.08.13—1949.12.31)

汉口版(1938.08.18—1939.10.17)

重庆版(1938.12.01—1949.12.31)

桂林版(1941.03.15—1944.09.09)

重庆大公晚报(1944.9.1—1949.12.31) 

五、特别提示

1.新闻和文章提供全文检索、原件图像、原件简报;图表和广告提供标题检索、原件图像、原件简报(部分广告提供全文检索)。

2.输入检索词后,系统自动将同义词及中文简繁体做切换进行检索。

3.在“进阶检索”界面支持AND/OR/NOT三种逻辑运算符。

4.日期输入形式可以为yyyymmdd、yyyymm、yyyy三种格式。

5.提供汉典词典,可直接在线查阅较生涩的字词。

6.试用期间不提供原版影像PDF下载权限,可在线检索全库。

7.请广大读者试用期间按照规定试用资源。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天津师范大学 | 地址: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| 邮政编码:300387